咨询热线
400-080-5066

华彰教育

我的
MBA院校库
—— 选择方向 ——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地区: 上海市 创办时间: 1997年 第三批 学费: 20-30万, 30-40万, 40万以上 性质: 211, 111计划 分数线: 待定 认证: CAMEA
地区: 上海市 创办时间: 1997年 第三批 学费: 20-30万, 30-40万, 40万以上 性质: 211, 111计划 分数线: 待定 认证: CAMEA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项目类别 全日制,全日制,非全日制,非全日制,全日制,非全日制, 学制 2年,2.年,2.5年,2.5年,2.5年, 是否接受调剂 否,否,否,否,否,
是否开设提前面试 是,是,是,是,是, 招生人数

380

学费

(一)全日制

01普通中文班:28.8万元

02中美国际班:31.8万元

03金融科技班:30.8万元

(二)非全日制

04普通中文班:28.8万元

05中英国际班:31.8万元

06中法双学位MBA班:34.8万元

07中法双学位EMBA班:44.8万元

奖学金

MBA联考奖学金

励志奖学金

游学奖学金

校友奖学金

历年分数线 2019年: 分
2015年: 分
2014年: 分
历年招生数据 年份 报考人数 实考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比例
2019年 360 %
2015年 772 664 343 44 %
2014年 948 602 365 38 %
项目类别: 全日制,全日制,非全日制,非全日制,全日制,非全日制,
学制: 2年,2.年,2.5年,2.5年,2.5年,
是否接受调剂: 否,否,否,否,否,
是否开设提前面试: 是,是,是,是,是,
招生人数:

380


学费:

(一)全日制

01普通中文班:28.8万元

02中美国际班:31.8万元

03金融科技班:30.8万元

(二)非全日制

04普通中文班:28.8万元

05中英国际班:31.8万元

06中法双学位MBA班:34.8万元

07中法双学位EMBA班:44.8万元


奖学金:

MBA联考奖学金

励志奖学金

游学奖学金

校友奖学金


历年分数线:
2019年: 分
2015年: 分
2014年: 分
历年招生数据:
年份 报考人数 实考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比例
2019年 360 %
2015年 772 664 343 44 %
2014年 948 602 365 38 %
招生项目

特色项目

 

金融科技MBA

金融科技MBA项目以“金融+科技”为理念,发挥MBA的强大优势打造高端学术研讨与科技体验平台,为相关从业人士提供科技创新与商业变革新视角,在多个前沿技术领域实现互动场景,造就启发创新思想、启迪未来、点亮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

金融科技MBA的办学特色:

科技赋能金融:从信息科技创新、金融行业需求、科技哲学三个维度,锻造前沿性金融创新思维。

理论基地+实践演练:一流教授+科技企业领袖+科技界实战精英的强强联手,打造系统性金融科技课程。

特色项目

 

中美国际MBA

华理商学院与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管理和劳动关系学院(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Labor Relations)联合开办中美国际MBA项目。本项目基于华理商学院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远见及创新精神,又具有国际化视野并根植于本土管理情境,掌握前沿组织管理与领导力理论与实践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从战略高度进行组织管理,以保证组织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和绩效。

中美国际MBA的办学特色:

2+1证书:除了可获得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外,还可获得美国罗格斯大学颁发的HR职业经理人证书。

国际化课程: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讲授组织管理与领导力的六门课程,既讲授国际最前沿的组织管理与领导力理论,又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紧密结合,有助于MBA学员从战略高度进行组织管理,从而提升组织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和绩效。

1+1授课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采用“1+1授课模式”,即由外教主讲,中方教授助讲,以加强学员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

特色项目

 

中法双学位MBA

华理商学院与法国南锡高等商学院(ICN(获AMBA及EQUIS认证))合作,开办中法双学位项目。该项目由中法双方教授联合授课,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本土管理能力、富有创新精神以及高度社会责任感,适应亚欧商务环境,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商界精英。

中法双学位MBA项目的办学特色:

双学位MBA:不出国门,可同时获得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与法国南锡高等商学院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

国际化生源:在中法双学位班中,本土学生与海外留学生同堂学习,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深入沟通与交流,构建国际化的人脉网络平台。拓展学员的国际化视野以及国际化的沟通交流能力。

国际化课程:根据法方商学院科学培养模式选定的核心课程和特色选修课,由法方教授讲授。让学员深入把握国际化的课程体系,熟悉亚欧商业环境,培养全球竞争力。

特色项目

 

中文MBA

中文MBA项目由华理商学院的优秀教师和外聘企业专家联合担任授课教师,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本土管理能力,富有远见、创新精神以及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经营管理人才。

中文MBA的办学特色:

教学手段:注重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融合。以解决企业运营问题为导向,运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沙盘模拟、引导技术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深度参与、卷入、体验,以提升理论授课效果。

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企业课堂”模式,一方面,邀请企业高管、专家进入课堂授课,另一方面,通过在理论课程中嵌入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参访、游学等设计,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领悟和运用理论。

教学目标:注重团队协作与领导力的塑造。通过行动学习理论以及行动学习实践课程,以团队学习的形式,运用头脑风暴、团队列名等研讨方法及思维导图、GROW模型等技术手段,在解决企业实际运营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及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领导力。

特色项目

 

 

中英国际MBA

华理商学院与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 制造学院(Warwick Manufacturing Group)联合开办中英国际MBA项目。英国华威大学是一所稳居世界百强的顶尖研究型大学,是罗素大学集团成员学校,也是M5大学联盟的成员之一。本项目由中英双方教授联合授课,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商科视野的运营和供应链领域高级管理人才。

中英国际MBA的办学特色:

国内首个非全日制跨学科的 MBA 项目。

与全英国唯一拥有制造业皇家教授席位的WMG学院合作,工商跨界。

聚焦产业转型、运营模式创新、供应链效率升级、国际化运营。

学校简介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

1956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现有徐汇、奉贤和金山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535亩,各类建筑总面积92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309.4万册,收藏中外文期刊合订本28.4万册。建有分析测试中心、珠宝检测中心等国家级计量认证单位。

以乒乓球为代表的“体教结合”工作,建立了“一条龙”培养大学生运动员的创新体制,学校乒乓球队在国际乒乓球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67枚。学校已连续11次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光荣称号。在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6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榜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6位;在USNews世界大学排名榜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35位;在ESI中国大学综合排名中,位列第28位。 学校设有16个学院,学科设置涵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艺术、哲学、教育等11个学科门类。现有本科专业6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拥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中国大陆高校首个通过ABET认证的专业,“化学专业”是中国大陆高校首个通过中俄联合国际理科专业认证的专业。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化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

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2.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6485人,硕士研究生7819人,博士研究生1853人。现有教职员工3037人,其中两院院士6名,双聘院士4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含青年学者)25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含青年项目)1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拥有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特色专业1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在QS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中,位居大陆高校第14名。

建校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近30万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校友中22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和骨干。 学校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持续提升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实验室与研究所26个、上海市人文社科智库(基地)3个。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拥有各类国内外有效专利1800多项。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全国6所首批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之一。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构建了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体系,与美、德、英、法等国的2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校留学生(含非学历留学生)1262人。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建有7个教育部、外专局“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与国外顶尖科研资源合作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联合攻关,成立了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在罗马尼亚成立首家中罗共建的“华东理工大学锡比乌中欧国际商学院”。为推动我国社会工作的国际化发展,建有中国首个“国际社会工作学院”。 今天的华东理工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立足新时代,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一流大学!

(2018年12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