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80-5066

华彰教育

我的
MBA院校库
—— 选择方向 ——
厦门大学深圳
厦门大学深圳
地区: 广东省 创办时间: 1991年 第一批 学费: 10-20万 性质: 985, 211, 2011计划, 双一流 分数线: A线 认证: EQUIS
地区: 广东省 创办时间: 1991年 第一批 学费: 10-20万 性质: 985, 211, 2011计划, 双一流 分数线: A线 认证: EQUIS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项目类别 非全日制,非全日制,非全日制, 学制 3年,3年,3年, 是否接受调剂 否,否,否,
是否开设提前面试 是,是,是, 招生人数

100

学费

2016和2017年均为15.8万

奖学金

未公布

历年分数线 2014年: 分
2013年: 分
2012年: 分
历年招生数据 年份 报考人数 实考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比例
2014年 1430 1043 365 26 %
2013年 1749 1311 449 26 %
2012年 2189 1593 438 20 %
项目类别: 非全日制,非全日制,非全日制,
学制: 3年,3年,3年,
是否接受调剂: 否,否,否,
是否开设提前面试: 是,是,是,
招生人数:

100


学费:

2016和2017年均为15.8万


奖学金:

未公布


历年分数线:
2014年: 分
2013年: 分
2012年: 分
历年招生数据:
年份 报考人数 实考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比例
2014年 1430 1043 365 26 %
2013年 1749 1311 449 26 %
2012年 2189 1593 438 20 %
招生项目

特色项目

本项目立足于厦门大学百年商学的积淀,依托丰厚的金融教学和业界资源,坚持以实操性与前瞻性为亮点的全球化培养模式。本项目课程设计理念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土化与全球化相结合,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1、率先在国内推出大学教授和业界导师的“双导师制”特色办课模式,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推动导师和学员之间长期互动、双赢交流,为项目学员提供了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实用性学习平台。

2、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网络教学”授课形式,对于跨专业学生,有针对性地提供金融初级课程的相关网络资源,方便学员灵活自主学习,在国内多个城市深入金融机构、实体企业、监管部门进行现场案例教学。

3、与国外商学院开展战略合作,培养学员的全球投资视野和全球战略分析能力,邀请全球金融精英授课,组织学员游学访问华尔街,与海外金融机构深度交流,并在合适的阶段提供部分国际性实习机会等。

4、通过实践活动和竞赛鼓励学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学期间形成合作、交流和竞争的学习氛围。在毕业后,为学员搭建起终生学习与终生合作的学习与交流平台。

项目特色

管理教育历史悠久,校友网络广泛

厦门大学拥有80年的商科教育、20年的MBA教育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教育经验和广泛的校友网络,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成立了MBA校友会和MBA联合会,校友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银行、证券、保险、贸易、IT、咨询服务和制造业。

“5Cs+1L”培养理念

在长期的MBA教育实践中,厦大MBA教育创建了“5Cs+1L”的教育模式,即在课堂教学和论文撰写、答辩过程中始终贯穿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 (Competition)、自信心(Confidence)、合作精神(Cooperation)、创造性(Creation)和诚信 (Creditability)”,使之通过管理实践,成长为能够迎接21世纪挑战的“企业领导人(Leadership)”,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育风格。

广泛的国际联系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与加拿大的达尔豪西大学、圣玛丽大学和麦吉尔大学、美国的俄勒岗大学、康乃尔大学、英国的阿尔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其他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财经学科优势突出

厦门大学拥有全国一流的财经学科群体,会计学排名全国前列,拥有很多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学博导,培养了全国近1/3的会计学博士,MBA校友中有将近1/3从事财务和投资管理类工作,近百名成为了大企业的财务总监,被誉为“CFO的黄埔军校”。

以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厦门大学MBA教育中心精炼了传统MBA课程教学内容,增设了实战技能强的课程,开发了经理人职业素质训练的模块和有助于培养管理实践能力的系列课程模块; 通过组织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企业经营决策模拟、企业实习、企业家论坛等学生参与度高和实践性强的活动,构建了MBA “管理实践能力平台”。

注重创业意识的培养

厦门大学MBA中心注重创业家精神教育的培养,开设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创业管理课程、邀请成功创业人士到课堂介绍他们创业经历和心得、组织创业计划书大赛等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极大提高了MBA学生的创业激情和技能。调查结果显示,经过三年的MBA学习,MBA学生自己创业的数量比入学前增加了 73%。

教学手段多元化

教学方法上倡导“多元并重” (即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实战模拟、辩论方式并重)和“追求互动”(即教学互动、学生互动、人机互动、校企互动);在网络上构建了“文本”和“影像”两大案例库。

培养制度规范化

厦门大学MBA教育中心建立完善了招生、教学、管理实践、论文撰写与答辩、毕业生跟踪与联谊等管理体系与服务流程,确保MBA教育质量与服务质量。

项目特色

管理教育历史悠久,校友网络广泛

厦门大学拥有80年的商科教育、20年的MBA教育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教育经验和广泛的校友网络,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成立了MBA校友会和MBA联合会,校友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银行、证券、保险、贸易、IT、咨询服务和制造业。

“5Cs+1L”培养理念

在长期的MBA教育实践中,厦大MBA教育创建了“5Cs+1L”的教育模式,即在课堂教学和论文撰写、答辩过程中始终贯穿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 (Competition)、自信心(Confidence)、合作精神(Cooperation)、创造性(Creation)和诚信 (Creditability)”,使之通过管理实践,成长为能够迎接21世纪挑战的“企业领导人(Leadership)”,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育风格。

广泛的国际联系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与加拿大的达尔豪西大学、圣玛丽大学和麦吉尔大学、美国的俄勒岗大学、康乃尔大学、英国的阿尔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其他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财经学科优势突出

厦门大学拥有全国一流的财经学科群体,会计学排名全国前列,拥有很多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学博导,培养了全国近1/3的会计学博士,MBA校友中有将近1/3从事财务和投资管理类工作,近百名成为了大企业的财务总监,被誉为“CFO的黄埔军校”。

以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厦门大学MBA教育中心精炼了传统MBA课程教学内容,增设了实战技能强的课程,开发了经理人职业素质训练的模块和有助于培养管理实践能力的系列课程模块; 通过组织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企业经营决策模拟、企业实习、企业家论坛等学生参与度高和实践性强的活动,构建了MBA “管理实践能力平台”。

注重创业意识的培养

厦门大学MBA中心注重创业家精神教育的培养,开设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创业管理课程、邀请成功创业人士到课堂介绍他们创业经历和心得、组织创业计划书大赛等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极大提高了MBA学生的创业激情和技能。调查结果显示,经过三年的MBA学习,MBA学生自己创业的数量比入学前增加了 73%。

教学手段多元化

教学方法上倡导“多元并重” (即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实战模拟、辩论方式并重)和“追求互动”(即教学互动、学生互动、人机互动、校企互动);在网络上构建了“文本”和“影像”两大案例库。

培养制度规范化

厦门大学MBA教育中心建立完善了招生、教学、管理实践、论文撰写与答辩、毕业生跟踪与联谊等管理体系与服务流程,确保MBA教育质量与服务质量。

学校简介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26年,是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全国解放后,厦门大学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于1950年重新开始招收研究生,并于1952年成立研究(生)部。从1950年至1965年厦门大学在22个专业招收了研究生110名。1978年全国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实行学位制度,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迎来新的发展。198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厦门大学试办研究生院,1996年3月正式获准建院。目前,张荣校长兼院长,方颖教授为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下设培养与管理办公室、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和综合办公室等三个机构。

厦门大学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中授予博士或硕士学位。目前有3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交叉学科;29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18年上半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二十所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之一。厦门大学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化学、海洋科学、工商管理)、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际法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环境科学)、17个一级学科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46个一级学科福建省重点学科。2017年,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5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厦门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在现有2661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1895人,博士生导师1109人(含非全职导师87人)。共有两院院士22人(含双聘院士9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次,“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青年学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3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5人、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3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1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

厦门大学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其中有“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3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20个,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福建省野外观测站2家,福建省发改委平台15个,省经信委平台4个,省行业发展基地9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4个,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福建省协同创新中心6个;厦门市重点实验室19个(含市工程实验室1个),厦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

厦门大学培养了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博士、第一个会计学女博士。现有研究生22182人,其中博士生4583人,硕士生17599人。攻读博士学位的外籍学生255人,攻读硕士学位的外籍学生361人,分别来自印度尼西亚、加纳、巴基斯坦、泰国、尼日尼亚等90个国家。

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把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学科特色鲜明、创新意识突出的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思想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研究生培养质量有了长足进步。2012年以来,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研究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系列赛事、世界芭蕾舞比赛、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等各类学术活动竞赛中取得了多项骄人成绩。

厦门大学一贯致力于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先后与英、美、日、法、俄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近30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其中,2013年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首开厦门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先河。之后陆续与辛辛那提大学、西悉尼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麦考瑞大学、卡迪夫大学等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高校。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将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以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科技发展、经济建设所需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强化学科主流,发展学科特色,优化培养体系,深化教育改革,为在建校一百年时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而继续努力!

 

 

(以上数据截至2019年8月)